GFW之我见
目录
声明
这篇博文写给我自己, 痛恨于GFW,以及安于现况的人们。
这篇博文首先要发出的, 是理性的光辉; 其次要发出的, 是自由的呐喊。
- 此篇博文为我个人观点, 你完全可以保留自己的想法并且和我交流。
- 此篇博文旨在如何评价GFW, 而不是如何扶墙或者如何抹黑GFW。
- 由于本人学识尚浅和悟性有限, 难免看待问题不够全面, 希望大家可以积极提出自己的观点。
停止惯性思考
天朝的德性我们都清楚,审查和GFW混淆了人们的视听, 限制了人们视野之所及, 这是每一位中国网民实所有目共睹的。中国人民的愤怒也可以从大众对GFW之父方滨兴的评价上看到。 中国人口基数大, 因此科学上网在墙外的网民不在少数, 然而,我却常常有看到一些评论, 大兴文字抨击GFW, 把GFW说的一无是处。 说的不错, 而且很有感染力。不过尚且缺少了一些理性的因素。一方面, 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 矛盾有主要方面也有次要方面。 另一方面,这种评价主观因素占了多数,容易造成对一般群众的误导。
对GFW的一昧斥责,这就是中国墙外网民看待GFW的主流观点。 根据勒庞的群体心理学说,这种主流观点是有强大的暗示作用的, 而我们很有可能在这些强烈的暗示下不经思考就接受了这些观点, 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但这并不是说, 我们应该以GFW为荣, 相反, 我们要用批判的眼光看待GFW。首先要做的, 就是停下来, 停止思维的惯性, 想一想, GFW是否真的一无是处?
GFW客观上的优点
一定程度上的促进作用
我想稍作思考的人就明白, GFW不仅仅是一无是处。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 在GFW这把巨伞的庇佑下我国的互联网企业避免了不少血雨腥风,得以像现在这样健康的成长, 成为了名镇一方响当当的大角色, 不可不说无GFW之功也。 虽然, 无法证明保留Google和Youtube等究竟会对百度和优酷造成什么影响, 但稍作推敲便也知道绝对不会很好过: 当百度还是个无名小卒的时候,如果和Google这类互联网巨擘来争个高下, 就算带上政策保护, 但也不会像现在这样占了如此多的中国市场份额——第三方数据证实,在2009年, Google的市场份额占到了1/3,是百度在中国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 asset_img 2003-2009.jpg 2003-2009年中国搜索引擎市场营收份额 %}
当然也有本土产业胜过外来企业的, 比如淘宝和亚马逊; 因此, 可以得出结论——GFW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土互联网企业的发展, 算是有功。
以百度作为例子, 作为论证来说虽然是无力了些。 但是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面对一些强力的国外企业, 国内企业要与之竞争是非常有压力的。 而我们现在经济的发展的迅速也离不开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带动, 而经济的发展带来生活水平的提到, 因此, GFW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国际上来说, 我国走出了一些有头有面的互联网巨人。 虽然我们都知道百度的推广很流氓、腾讯公司的口碑也不要太差。但在商业竞争上来说, 经济实力决定一切。这里, 你不要说Google不流氓、不推广。 这就是将外企神圣化的表现, **Google和百度的最大差别就是意识形态和侧重点的不同, Google在推广是更多侧重用户的体验, 而百度则体现出丧心病狂, 利益至上的观念。**对于这个问题, 我想在这里在多提几句, 可能在读这篇文章的读者你也像我一样为国外网站对用户的体贴、设计的简洁所倾倒吧! Youtube和爱奇艺就是最好说明情况的例子:
为什么同样是视频网站,Youtube 感觉加载很快、很轻,B 站、优酷、爱奇艺就感觉慢且重呢? ——知乎
对于天朝网站和美帝网站的极大画风差我认为有如下原因(这些仅仅是个人观点, 并没有学术证明):
- 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 这是说, 在我们发展中阶段, 这是必然经历、不可避免的的状态, 而美帝的方式则是一种成熟的形态, 是发展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环节。
- 意识形态、文化观念的不同。
这个支流问题其实也很有意思, 不过暂时把这个问题放一边吧! 这里还有更重要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谈。
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观念
在我看来, GFW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保护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观念。你可能奇了, 这怎么能算是有利作用呢? 限制了我们的思想, 当真是弊端才对啊?!曰:非也。 这里不说那些不知所云的政治大道理, 就请你理解了。 勒庞在其《乌合之众》指出: 离开传统,既不会形成民族的天赋秉性,也不会产生文明。 而民族是**由过去创造的有机整体。**你可能认为自己英语说得很溜, 鄙弃世俗。 然而民族的天赋秉性是深深扎根于你的一举一动之中的, 而且无法拒绝。著名的法国大革命之所以残酷, 是因为其传统的民族文化和观念开始动摇。那时, 天赋人权,自由,民主的思想深为大众所接受, 因此产生了巨大的力量, 原先的社会制度一夜之间摇摇欲坠。 引发流血、骚乱数不胜数。
而墙外, 外边的世界的价值观常常是有悖于我们传统的价值观的。举个例子来说, 就西方互联网世界和东方互联网世界来说, 可以发现, 西方互联网世界的实名率普及率非常高。 而如果换做你, 你会把你的脑袋做头像, 用你的姓名做ID吗? Facebook中这类现象也十分明显, 这其实就是欧美国家所强调的**‘个人的因素’**的一种表现。 而习惯于被动接受教育、被迫灌入书本知识的我们, 当真可以一下接受这种普遍流行的观念吗? 我现在用的Facebook和Twitter账号, 也用的是虚拟头像, 挂的是我喜欢的动漫角色。
因此, 我认为, GFW是适合当前中国的基本制度的。而且符合我们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我们避免了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进行摩擦碰撞,而国内又盛行着内容审查,一切不好的苗头都会即时打压,从治国者的角度来看,是牺牲了少数人的自有利益,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打下了。
GFW客观上的缺点
有人读到这里可能未免抚掌: “这就是你想说的吗? 我是不是应该说:’GFW大法好‘呢?” 曰: 非也。 我曾经, 可能包括现在, 都依然是一名容易被感情左右的人, 对GFW一事的看法也经历了几起几落。大盛之时, 我义愤填膺, 曾想过举事革命, 恨不得立刻推翻这“吃人”的鬼制度。
那么接下来把GFW拉出来批斗一番, 说说GFW哪里不好, 我打心底里最想写的, 是这一部分。
- GFW是CCP审查、过滤国内舆论的工具。
- GFW使我们的眼光局限, 我们的自由受到拘束。
GFW为了巩固统治而存
GFW的工程起步于1998年, 而了解过历史的人应该知道1998年发生了什么。 可能那时的CCP终于意识到, 进行审查和舆论监控的必要。 我想, 这可能就是GFW的设计初衷。
杨飞的《深度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访问谷歌?》中写道:
{% blockquote %}
中国新闻立法推动人之一的孙旭培教授曾在《新闻立法之路》一文中引述了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陈云的一句话:“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制定了一个新闻法,我们共产党人仔细研究它的字句,抓它的辫子,钻它的空子。现在我们当权,我看还是不要新闻法好,免得人家钻我们空子。没有法,我们主动,想怎样控制就怎样控制。”陈云的谈话反映了中央高层一部分人对新闻立法的态度。
…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了全国人大是宪法唯一的监督机构。全国人大有一堆委员会,教科文卫委、财经委等等,唯独没有最重要的宪法委员会。我们中国也没有宪法法院。所以,当出现违宪案件,比如中央禁止报导法拉利事件,如果哪位记者发飙了要起诉,他会发现无处可告,没有任何法院或机构受理违宪案件。我们既没有《新闻法》也没有《出版法》,加之《宪法》也被架空,所以新闻和出版自由在中国就只是一句空话。
{% endblockquote %}
以上, 我们不难发现, **GFW最初只是统治者维护国内统治的工具。**统治者向来以恶意揣测其受其统治的人, 因此, GFW的封禁从来都只有更甚。因为统治者害怕自己的权利受到动摇, CCP在中国也是一样,当年文化大革命时,毛泽东就认为一切和他唱反调的人都是试图造反的,那时候的毛主席已经十分具备一个集权者的特征了。
言论自由是空话
言论自由在中国根本就是一句空话。这不仅是墙外或是墙内,是世界人民都感同身受的。 就拿bilibili上的习主席拜年视频来说,视频关闭了评论和弹幕功能。 包括官方在Youtube上的视频亦是如此。我们不禁想:如果没做什么坏事, 怎么会怕言论? 如果一党当真执政为民, 我想如果敞开评论, 也必然是好评论多与坏评论。
登哥冒着生命危险让我们知道美国有棱镜, 事实上, 对言论进行审查和监控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因为统治者要维护自己的利益, 坐稳这个位置, 就必须要砍除人民群众中的一些对其不利的思想。 **GFW自从诞生, 就决定了中国的言论注定是不自由的。 **
思想绑架和年轻人们
长者在回答华莱士的提问的时候说:“我们不希望一些对中国发展不利的信息”, 这话没有说错。禁止对中国发展不利的言论是正确的。 但是事实多次向我们证明:不仅仅是对中国发展不利的信息被屏蔽了, 只要是关于执政党的言论, 要么是大肆褒美, 都受到了或大或小的封禁。 这是一种病态的倾向—— 这种现象出现在任何中国大陆上能看到的网站内容中, 我们很难想想, 信息在映入我们眼球时, 经历了多么残酷的审查。 这对于渴求真相和知识的年轻人来说, 不是太不公了吗?
{% blockquote 纽约时报 %}
伴隨著一個不同於別處的互聯網一代中國人正在成長起來。過去10年裡,中國屏蔽了谷歌、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還有數以千計的其他外國網站,其中包括《紐約時報》和維基百科中文版。一大堆中國網站則冒了出來,提供同樣的功能——儘管它們受到嚴格審查。
現在,與這個不同的互聯網體系成長起來的影響開始顯現。許多中國年輕人不知道谷歌、Twitter或是Facebook是什麼,這在他們與世界其他地方之間造成了一道鴻溝。而且,由於習慣了本土應用程序和在線服務,許多人似乎對了解網上什麼內容遭到了審查無甚關心,這讓北京得以建立起一套與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競爭的替代價值體系。
{% endblockquote %}
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 毫无疑问这是好事。 **可悲的是中国的年轻人中的世界观受到了局限, 这是我认为GFW最大的诟病。**大多数中国年轻人眼中的互联网世界, 只有百度、微博和优酷。 他们可能知道Google、Facebook的存在, 但是却从来不知道他们是做什么的, 因为他们的需求完全在本土的产业被满足了。然而, 他们那里知道他们获得的信息的真伪与否呢?中国年轻人向来是被培养成会适应的人才,而不是会创造的人才。
曾经读过一篇冷笑话, 如下:
{% blockquote %}
联合国给全世界的小朋友出了一道题目:“对于其他国家粮食短缺的问题, 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非洲的小朋友看完题目后不知道什么叫“粮食”, 欧洲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短缺”, 拉美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做“请”, 美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其他国家”, 而中国的小朋友不知道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 endblockquote %}
年轻人是社会中思想最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人群, 控制了年轻人的思想, 就等于抓住了整个国家中最难整治的人群。比年轻人小一点的小孩子(这里的小孩子指没有耐心或者没有能力理性思考的人群)则好哄骗,而且好抓,容易从下就设下思维禁区和行为暗示。年事稍长的中年人群大部分则有自己的家庭、事业,难以投身于有的没的与柴米油盐和票子无关的话题之中。 当今中国, 仍然还在不停地加强其管制。 可悲! 不知这究竟和“天朝上国”有何区别? 我是一个年轻人,一个渴望自由的人, 现在我的身上有无数强加于我的铁链。
久而久之, 大多数年轻人眼中的世界失去了应有的色彩。 其中有一些不是我们不应该知道, 而是中国自古以来“宁可错杀一千, 不肯放过一个”的传统思维方式导致的。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年轻人失去了活力, 我始终相信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年轻人非常富有创造力。正因为如此, 我们才会因为外部条件对我们的限制而感到痛苦。
**思想狭隘不仅是墙内, 前面已经提到, 就算是墙外人, 也有明显的思想狭隘性。 **以下这段就是痛斥墙外国人思想僵化的, 我认为言之有理, 虽然只是纯粹的感性发挥。但还是希望贴出来给大家看看, 因为这篇文章是从两方面评价GFW的, 我并不希望哪一种占多, 希望大家可以保持理性。
{% blockquote 项达阳于Google+的发言 %}
终于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建立GFW了。因为国内有太多缺乏自我意识和思考能力的弱智群体。而墙外又有太多美帝主意的走狗,在它们的嘴里,所有一切关于中共的,都是坏的,所有和中共作对的都是好的。它们精选出每一个历史细节,并把他们集中在一起,然后利用这些“你们不清楚”的历史,各种唾骂、否定中共的一切。上G+才十来天,我已经厌倦了这种洗脑方式,它们却说中共给我的教育才是洗脑。我不禁想呵呵一笑,如果中共的历史书只给我们灌输好的内容算是洗脑,那你们拼命只给我灌输坏的东西算什么? 只可惜国内有太多没有自主思维的青年,翻墙之后看到这些言语就完全被蛊惑了。我想…这也和我们的教育体系有关吧,我们的教育一直是灌输知识,从来都不是教会国人如何思考。以至于交出来的很大一部分是非常容易接受灌输的饭桶。无论是好是坏它们都吞下去眼前的东西,然后跟着叫嚣,看到有新的饭桶还不忘把刚才咀嚼一半的东西又吐给它,新的饭桶嚼了两口,觉得这味道从来没有体验过,刺激无比,于是乎,它不等完全消化,立马找来另一个新饭桶,再吐给它…如此循环…总的来说,一个被洗过脑的人很容易再被洗脑一次。在中国青少年普遍文化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没有提高之前,我还是非常赞同中共实施网络管制。小孩太小,没有是非辨别能力,老妈管住孩子,不让他上网吧,这是一种非常合理的教育方式。 最后,我爱中华人民共和国。
{% endblockquote %}
**GFW是一场牺牲少数人利益的罪恶政治活动, 是真正“杀程序员祭天”的活动。**GFW的最大受害者并不是那些满足于当下生活的人们, 而是互联网信息的创造者(Content Creator), 此说法来自于Lawrence Li于Quora上的回答:Let’s divide Chinese citizens into two groups: Those who create any kind of ‘content’ or service online — website, online service, app, whatever — and those who don’t.(让我们把中国人分成两组:一种是在线创造信息的人——网站、在线服务、应用,诸如此类——还有一些不这样做的人)
而那些Content Creators, 正是一些年轻人和程序员。 其中有工作在身的程序员最为明显, 虽然能在中国找到不少等价物, 然而并不是全部。 我曾在一篇博客上看过"当你放弃谷歌选择百度的时候, 就等于放弃了大量的学术资料"。此言得之。具体的, 我可以给出下面三个对比:
{% asset_img gb_machine_learning.jpg Google与百度关于机器学习的搜索结果 %}
{% asset_img gb_ai.jpg Google与百度关于人工智能的搜索结果 %}
{% asset_img gb_c++.jpg Google与百度关于C++的搜索结果 %}
我们虽然无法利用到这么多的信息, 但是毫无疑问地, Google和百度, 无论是在中文还是英文搜索方面, **对于Content Creators来说, Google委实是更好的选择。**问题就在于人民群众不知, 他们仅仅只是觉得不方便或者压根不知道。 因此, 我们就像在一场上古的宗教祭祀中被祭祀的羔羊, 我们本有权利去获得这些信息, 然而事实上我们没有。
Reference
- 防火长城. 维基百科
- 只剩下门缝的VPN何去何从. 新华网
- 乌合之众. 古斯塔夫・勒庞
- 那些和「防火長城」一起長大的中國年輕人. 纽约时报
- A Generation Grows Up in China Without Google, Facebook or Twitter. The New York Times
- How does 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 affect its citizens?. Quora
- GreatFire Analyzer. GreatFire.org
- 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受惠于GFW吗?. 简书